中紀委機關報談調查研究:單霽翔走遍故宮千餘建築|單霽翔|故宮|下情_新浪新聞
原標題:中國紀檢監察報談調查研究:單霽翔走遍了故宮1200座建築
據載,2012年,單霽翔剛當故宮博物院院長時,花了整整5個月時間,帶著秘書走遍了故宮裏的1200座建築、9371間房間。而後,他又開始“調查”各個部門,與32個部處進行了兩輪討論,還走訪了故宮以外的90多位專家,聆聽他們對故宮發展的建議。最後,他根據自己“走”出來的體驗,寫出了《“平安故宮”工程總體方案》提交國務院。方案理清了故宮有多少間房、多少件文物,並對開展文物保護、保障每年約1500萬中外參觀者安全等問題提出了對策,獲國務院批準。
單霽翔笑言,自己這個院長是“走”出來的。不獨上任時的調查研究,他每天上班後,第一件事就是和秘書沿著紫禁城紅牆繞一圈,4公裏巡查風雨無阻。
按說,單霽翔手下有多個部門,完全可以按照層級管理,按級負責。但他深知,做決策前,要做好調查研究,落實決策過程中同樣如此,應貫穿於領導工作的全過程。用他的話就是“行走就是不斷發現問題的過程”,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。
單霽翔的“走”是調查研究的重要方法。我們說,領導幹部崗位、職責不同,擔負的任務有別,但調查研究對於領導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則無異。毛澤東同誌說:“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。”“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,時時進行實際調查。”不獨領導幹部剛上任時,即便在平時也須重視調查研究。然而,有的領導幹部卻疏於此道,對上級指示往往表態多、調門高,行動少、落實差。他們對待上級指示,往往靠開會、發指示來代替貫徹落實,會開完了,指示下達了,則完事大吉。更有甚者對下情缺乏了解,做起決策來卻“膽氣十足”。用老話說,叫“思路不清點子多,情況不明決心大”。憑想當然,匆忙舉事,就像“大象闖進瓷器店”,弄得雞飛狗跳,事與願違。
正確的決策有賴於對相關情況的切實了解和準確判斷,以及對其發展規律的洞察,既看到積極有利條件,又看到消極不利因素。誠如屈原所說:“夫唯捷徑以窘步。”做決策時,圖省事,走“捷徑”,想“速成”,反而會陷入困境。
在調查研究上下功夫,“知之不難,行之不易”。關鍵是領導幹部要從辦公室走出來,到田間地頭去,到車間廠房去,到工作一線去,到群眾中去,甘當小學生,學個孔夫子的“每事問”,全麵了解下情,並對占有的材料進行分析思索,由點到麵,由表及裏,找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領導幹部應當像單霽翔那樣,通過“走”,對下情了如指掌;通過走,不斷發現問題,及時解決問題。這樣,才能在領導崗位上“走”出一片新天地,推動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。
來源:中國紀檢監察報
責任編輯:初曉慧
"